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_共同富裕研究专题

  • 以中国式现代化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逻辑关系与路径探析

    王建晨;杨舒涵;

    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人在批判继承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基础上,找到了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能实现现代化发展的道路,即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具有5个方面的重要特征,与共同富裕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存在强烈的逻辑关系。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面临着多方面的问题和挑战。为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优势,进而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

    2025年03期 v.41;No.217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3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新时代共同富裕推进理路的系统观阐释

    许和宝;袁修雨;

    系统思维是指将事物视为由不同结构或功能所组成的整体,并对其逐一分析后反馈于实践的科学思维方法。新时代共同富裕推进理路具有明显的系统意蕴,其中高质量发展加固了系统“底座”,中国式现代化点燃了系统引擎,“一个也不能少”提供了系统保险,“渐进共享”充当了系统“传动”,“‘两步走’战略”承担了系统“接续”。这些犹如齿轮般各司其职的主体在横向贯通和纵向协动中,为共同富裕的推进在物质、模式、目标、策略和战略上予以保障,以确保共同富裕推进系统的平稳运行。未来,共同富裕的接续拓展仍需要坚持系统观的指导:以系统整体性、动态性、差异性和开放性原则为导向,统筹、分步、因情和联动地推进。以此,才能按期如愿地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从而助推实现中华民族地伟大复兴。

    2025年03期 v.41;No.217 9-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9K]
    [下载次数:6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文化与旅游产业研究

  • 导游服务质量对OTA自营产品满意度的影响机制——以携程为例

    李经龙;韩渡薇;

    首先以携程自营的旅游产品为研究对象,以游客发布在携程网的评论文本为研究数据,借助ROST Content Mining 6软件进行文本分析发现,导游是影响携程自营产品口碑的最关键因素。接着运用问卷调查法,以携程自营产品用户为研究对象,引入沉浸体验为中介变量,利用Amos 28.0和Smart PLS4.0软件探究导游服务质量、沉浸体验与游客满意度之间的影响关系。研究发现:(1)导游服务质量对沉浸体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导游服务质量对游客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沉浸体验对游客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研究不仅为导游人员提高服务质量提供了借鉴意义,而且为携程等OTA企业提高用户满意度进而提升企业竞争力提供了参考。

    2025年03期 v.41;No.217 20-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5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传统节庆的经济价值评估——以2021中国原生民歌节为例

    刘冰冰;王志标;

    对传统节庆经济价值的评估是促进节庆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基于条件价值法,依托问卷调查数据,研究2021中国原生民歌节的经济价值。研究结果表明:游客对2021原生民歌节的支付意愿率为93.66%,了解程度是影响游客支付意愿的重要因素,游客的支付意愿越强烈,原生民歌节的经济价值就会越高,2021中国原生民歌节的经济总价值在687.46亿元至1 142.77亿元之间,游客拒绝支付的主要原因有“无该项支出规划”“与自己关系不大”及“不感兴趣”。为此,需要通过提升节庆知名度来增加游客支付意愿,进而提高经济价值,在此基础上,还需延伸相关产业,发挥节庆经济效用;完善政策支持,发挥节庆文化效用;创新呈现方式,发挥节庆社会效用。

    2025年03期 v.41;No.217 3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7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管理文化与实践研究_人工智能伦理研究专题

  • 智能驾驶的技术批判与人的全面发展审思:以“萝卜快跑”为切入口

    韩剑锋;郭纪垣;

    “萝卜快跑”智能驾驶技术的推出引发了人们对于科技发展对人的主体性影响的广泛热议,理性看待与应对人工智能引发的各方面挑战、促进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和谐发展是当前亟须讨论的重要问题。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双向影响,本文立足技术维度、理论维度与价值维度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进行审视与探讨,对“萝卜快跑”人工智能技术引发的社会生产风险、生产关系挑战以及人的主体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从科研方向、社会秩序与人的主体性地位三方面探求科技与人类主体协同发展的正确路径,以求辩证看待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实现技术进步并造福人类社会。

    2025年03期 v.41;No.217 4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5K]
    [下载次数:9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人工智能伦理风险及其治理策略

    胡叶婷;高美艳;

    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为社会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的同时,也使人们忧虑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人工智能伦理风险。从人工智能伦理风险的生成逻辑出发,可以将其划分为人工智能技术内生型伦理风险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型伦理风险。人工智能与其他领域的深度耦合使得对其进行针对性治理势在必行。从治理原则来看,人工智能伦理风险治理应当遵循以人为本、技术向善、协同治理三大原则。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相关主体中,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应当主动承担治理责任,从算法、数据、社会影响三方面明确人工智能伦理风险治理指标,促进人工智能技术良性发展。

    2025年03期 v.41;No.217 53-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8K]
    [下载次数:3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乡村文化研究

  •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赓续农耕文明的逻辑理路、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

    刘欣荣;吕苗苗;邓娟;

    农业文化遗产作为农耕文明的“活化石”,其保护利用对于赓续农耕文明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分析农业文化遗产作为农耕文明物质载体的重要性,其次通过历史、理论和现实逻辑,阐述保护利用农业文化遗产的必然性。研究主要结论指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赓续农耕文明的价值意蕴在于有利于保持文化的连续性与独特性;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文化自信,为现代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以及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4个方面。研究价值在于为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实践路径,通过认知、践行、技术、制度等4个层面为农耕文明的传承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025年03期 v.41;No.217 6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3K]
    [下载次数:5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美学导向下乡村振兴的机理与路径

    胡传东;张倩;黄亚妍;

    新时代背景下,需要从美学的视角审视乡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需要用中国特色的美学理论指导乡村振兴。研究认为,我国乡村在现代化进程中出现了生态、生产和生活过度城市化与非地方化等矛盾问题;应在“三生”美学维度下恢复山水田园原环境、增添农旅融合新业态和打造主客交互新场景,以凸显农村生态美、塑造农业生产美和体验农民生活美;提出以旅游美学为导向的5条振兴路径,即农文旅产业融合一体化、环境条件柔性城市化、景观风貌山水田园化、生活场景软性艺术化和生产活动舞台仪式化。以反思—机理—路径的逻辑系统地梳理乡村振兴的美学看法、做法和办法,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理论与实践有参考价值。

    2025年03期 v.41;No.217 70-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2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村落保护政策演进

    高翔;李建军;

    传统村落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形载体。探究传统村落保护政策演进过程有助于完善传统村落保护政策、促进新时代传统村落保护。基于“城乡发展政策—传统村落保护政策”的二元政策分析框架,从阶段、特征和动力分析传统村落保护政策演进过程。研究表明:传统村落保护问题的产生、保护政策的制定和变革紧密伴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在不同的阶段分别呈现出依附式、名录制和多元化的政策特征,传统村落保护政策的演进动力源自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以及对传统村落多元价值和多功能性的认识与重构,促进形成多元化的传统村落保护机制是传统村落保护政策演进的未来方向。

    2025年03期 v.41;No.217 80-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2K]
    [下载次数:4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红色文化研究

  • 数字化场景中的红色文化传播:双重逻辑、发展困境与创新路径

    晏晓娟;江娟;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进入新时代,数字技术赋予红色文化传播新机遇,但也带来了一系列新困境,如何在数字化场景中充分挖掘红色文化的价值意义成为当前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聚焦数字化场景中的红色文化传播,分析了数字技术出现前后红色文化传播的不同特点,指出当前传播面临着监管缺失、导向迷离、体制梗阻等问题,建议通过完善制度、优化平台、提升个体技能的方式赋予红色文化新的内涵,不断探索和创新传播模式,以期为数字化场景中的红色文化有效传播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让红色文化在数字化时代发挥更大的价值,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年03期 v.41;No.217 89-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1K]
    [下载次数:9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面向“Z世代”的红色文化产品开发策略

    刘世平;

    文化消费的“Z世代”转向为红色文化的设计创新表达、消费体验提升指明了方向。结合“Z世代”生活方式、消费习惯以及对技术媒介的使用场景,本文系统考察了“Z世代”圈层的消费特征和红色媒介接触,提出了面向“Z世代”的红色文化产品开发策略。通过彰显“Z世代”个性的符号化开发,适应“Z世代”潮流的时尚化开发,提升“Z世代”体验的功能化开发,增进“Z世代”认同的情感化开发等策略的产品化赋能,能够将红色文化嵌入到“Z世代”的日常生活空间,驱动其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

    2025年03期 v.41;No.217 99-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8K]
    [下载次数:6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以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维探赜

    李军刚;王雪洁;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以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拓了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思路。从逻辑关联看,二者在承继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科学把握“四个与共”、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及实现民族交往互通方面存在契合性。从器物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次分析文化认同形成的心理机制,为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成因解释。从夯实根基、弥合差距、交融共进三方面切入,即以政治认同涵养文化认同、以经济利益凝聚民心认同、以多元文化认知汇聚认同共识,为充分发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凝聚力提供实践向度参照。

    2025年03期 v.41;No.217 108-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4K]
    [下载次数:8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非遗“玛牧”旅游利用路径

    匡翼云;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发展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凉山彝区非遗“玛牧”作为研究对象,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根据“玛牧”特点和旅游者文化需求,提出非遗“玛牧”旅游利用路径。研究表明,旅游利用是非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路径,“玛牧”博物馆、“玛牧”特色旅游小镇、“玛牧”文化沉浸式舞台体验、“玛牧”文化节庆展演和“玛牧”主题旅游线路是非遗“玛牧”与当代生活有机衔接的契合点。非遗与旅游的深度融合能够促进“玛牧”思想的价值共享,弘扬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的时代精神,在实现非遗“玛牧”可持续发展同时,助力凉山彝区民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5年03期 v.41;No.217 115-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7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青年学者论坛

  • “饭圈”成员数字劳动异化表现、影响及破解路径

    赵秀丽;杨燕;

    在媒介平台快速发展和资本造星方式转变的背景下,“饭圈”成员花费大量时间从事打榜、反黑、氪金等数字劳动。用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来审视“饭圈”成员的数字劳动,其数字劳动——打榜、反黑和氪金均呈现出异化现象。“饭圈”成员数字劳动的异化主要表现为劳动者同劳动产品之间的异化、劳动本身的异化、人与人的类本质的异化、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异化。“饭圈”数字劳动的异化,不仅对“饭圈”主体的生活产生不良影响,解构其价值观念,而且会干扰网络环境建设、阻碍国家文化产业发展。为解决“饭圈”数字劳动异化,“饭圈”内部既需要激发成员的主体意识,缓解数字劳动者同劳动产品相异化的问题;又需要偶像和“粉头”增强良性引导,改变“饭圈”中人与人关系异化的问题。“饭圈”外部治理则可从三个维度着力:一是教育者对“饭圈”成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对数字劳动价值的认识及自我本领提升的重视度;二是平台和资本强化责任意识,降低“饭圈”成员的无效劳动;三是政府从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文娱产业整顿与监管、组织“饭圈”参与公益活动等方面,加强多元化治理途径。

    2025年03期 v.41;No.217 124-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9K]
    [下载次数:6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